郎就和王幼恆商量好,到时候他们几个人的一应使费,都要他们自己出。也就是给仆佣的打赏,另外就是吃食这些费用,五郎和他那几个同窗商议好,大家均摊。
王幼恆今年也要参加县试,他跟连蔓儿说了,到时候会照顾五郎。五郎又坚持不要家人跟着,最后,一家人还是依了五郎的意思。
去县城考试,自然需要花费。
“哥,你要多少钱?”连蔓儿就问五郎。
五郎是个心里有成算的,早将在县城十几天的花销计算过了,就向连蔓儿说了一个数目。
“三两银子就足够了。”五郎道。
“穷家富路,多带点儿。”连守信就道。
“对。”张氏也点头。
连蔓儿想了想,就称了四两的碎银子,又拿了一吊钱,另外,又拿了五串钱,并一小袋子的零碎铜钱,交给了五郎。
五郎这次去县城,住的地方有王幼恆提供,不用钱,吃喝这些和另外三个人分担,也花不了太多,一两银子花不了。不过……
“给那些伺候人的打赏,这个不能省,要多给。……天还冷,娘给你带了炭炉,考试的时候也能带进去。到了那,炭咱另外买。哥,炭钱你可别省,挑那好的,没有烟的买。”连蔓儿一桩桩地帮五郎计算着,“还有车马费,……认识些朋友,一起喝茶、吃个点心,这个也要花钱。”
“虽说幼恆哥家就在那,有啥事能找他。不过,哥你手里还得留点儿应急的钱。……不住幼恆哥家,可还是得去幼恆哥家拜拜长辈,得准备礼。……宋家老夫人那,人家打发人来说了一次,这也是个人情,也得去看看……”
“这些我都想到了,三两银子,足够了。”五郎就道。
虽是五郎这么说,连蔓儿还是将称出来的银钱都给了五郎。另外,她又用荷包装了两个小银锞子,让五郎贴身带着,以备不时只需。
张氏将五郎带的衣裳鞋袜都检查了一遍,生怕他衣裳带的少,到县城会受冻一样,连蔓儿则帮着查看笔墨纸砚、考篮等。
一切都准备的妥妥当当的,五郎又去向鲁先生辞别。鲁先生自然也要嘱咐一番,之后,众人才松五郎上了车。
“……都放心吧。”五郎在车上坐好了,又探出来头来说了一句。
送五郎的车远去,张氏扭过头来,连蔓儿就瞧见她的眼圈红了。
儿子第一次独自离家,而且不是一天两天,而是一去就十多天。张氏不习惯,舍不得。
这是每一个母亲都难免要经历的,要想儿女有出息,就必须要放飞。
五郎去考试,小七就变成了一个人去上学。
张氏就跟连守信说她不放心,让连守信每天接送小七。
“以前有他哥,咱不用操心。现在就剩他一个人,这每天来回也没个伴儿。”
连守信犹豫都没犹豫,就立刻答应了。
不同意的是小七。
“我都这么大的人了,再让你们接送,同学都该笑话我了。”小七抱着大花,“就在镇上,这才多远啊,这路上也都人来人往的,谁都认识我。爹、娘,你们还有啥不放心的。”
小七已经在私塾上了一年的学,是没必要接送的。
张氏说要接送,连蔓儿理解为这是一个母亲,在意识到依偎膝下的孩子总有一天要展翅起飞,而这一天并不遥远了事,那种酸酸的、软软的、发自内心深处的依恋不舍。
…………
这天早起,吃过了早饭,连蔓儿从宅子里出来,在自家的庄园上走了一圈,入眼星星点点的嫩绿,无不宣示着,春天的脚步已经来到的门槛,扑面而来的风,也没那么冷了。
已经过了春分,白天渐长,夜间渐短,万物焕发出生机。
连蔓儿查看了连记的生意,看了鱼塘开挖的进度,又看到这生机盎然的绿,她的心情也跟着雀跃起来。
迈着轻快的脚步回到内宅,走到院当心,就听见了张氏和连枝儿的笑声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先送上一更,晚上会有二更,接近月底,求粉红支持。